造一架飛機有多難?DJI Mavic Mini 光這個部位,就花了13年!

DJI大疆創新

先猜猜是哪個部位?

御Mini一經發布,就虜獲了許多小哥哥小姐姐的心(和花唄 

但是你知道嗎,Mini雖然小,背後卻是數千名研發人員,花費十幾年歲月和億萬經費,共同創造出來的技術結晶。
 
今天,我們決定把一台Mini 完全拆開,看看它的小身材裡,到底藏著怎樣的能量。
 

在不犧牲性能的前提下,如何讓飛機盡可能的瘦身減重,是自2013 年精靈1 發布以來,大疆工程師一直在努力解決的難題。
 
經過6年的堅持,通過御Pro 、御Air等幾代的技術積累Mini航拍小飛機終於橫空出世了。
 
通過一次次喪心病狂的減重、節能和優化設計,工程師把御Mini的每一毫空間壓榨到極致

 

最終巴掌大小、重量僅249克的御Mini ,不僅能背起三軸雲台相機,並能抵禦最大四級強風,在高空實現30分鐘的續航時間。

 

根據剛體動力學理論,雲台越輕,抗擾動能力更弱,實現高精度姿態控制越困難。

 

從精靈系列到Pro ,再到現在的御Mini,因為雲台減重,前後理論慣量相差30倍不止。

 

機械設計工程師、工藝工程師、算法工程師、仿真工程師在各自的領域熬退了 6年髮際線,才把這30倍的差距一點一點補了回來

 

作為無人機的重要組成部分,大疆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師不斷鑽研電機技術,設計的精度和效率一直在持續提高。

 

為了讓御Mini擁有更長續航,研發團隊瘋狂到直接拆解無刷電機,把裡面的磁性線一圈一圈地進行加減,再通過累積多年的電機算法,分析出最適合Mini的最低功耗。

 

雖然細緻繁瑣,但也最為奏效,經過數千次嘗試,才最終找到了最佳方案。

為了進一步提高飛行效率,氣動工程師在前代技術基礎上,為Mini重新設計了槳葉。

 

通過多輪的設計迭代,前後共設計了超過一萬套槳葉方案,幾乎把物理上所有可能性都重新驗證一遍,才精挑細選出目前這一套最能榨壓電機動力的設計。

 

 

電調技術經過前面幾代小型折疊無人機的發展,在保證電機控制性能的前提下,集成度和可靠性都極大提高。
 
為了整機的減重和續航,工程師更把Mini 的電調集成度提高到了極致。
 
原來控制4個電機需要4個核心芯片,Mini只需要一個核心芯片,就可以控制4個電機,大大減輕了重量、壓縮了體積,同時降低了功耗。

為了提高機內空間的利用率,設計師首次巧妙地將IMU 和GPS 放在一起。

 
利用GPS天線的重量,作為IMU減震系統的配重,減少多餘重量的同時節省了機內空間。

2006年,大疆以飛控產品起家,一切從零開始,電容電阻逐個畫在圖紙上,代碼一行一行敲出來,逐個模塊慢慢攻克,歷經13年,飛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越來越強。

 

為了提高御Mini的夜景長曝光成功率,工程師經常需要在深夜進行測試和優化為了優化御Mini的高原飛行性能,工程師硬是到雪山腳下駐紮了幾個月

 

工程師還從系統資源、CPU 等多維度,對飛控系統進行了大膽的整合創新,御Mini 的整機集成度和可靠性都得到極大提高。

 

 

工程師還創造了另一項歷史:御Mini是大疆史上第一台沒有散熱風扇的航拍無人機

 

為了給Mini 減重,工程師決定放棄掉傳統的散熱風扇,並通過數百個日夜的計算,無數次模擬飛行,最終重新設計導流槽,利用散熱片搭配飛行氣流帶走熱量。

 

 

正是因為每個大疆人所擁有的偏執特性,為實現用戶的需求, 不斷嘗試、不斷挑戰極限,才有了現在人見人愛的御Mavic Mini。
 
看完這篇文章,是不是覺得自己手裡的御Mavic Mini 更香啦?